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体育 > 至尊曲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

    古琴常用的有紧五弦、慢三弦、紧五慢等调式。 .

    其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铃铎;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按音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古琴常见指法:

    右手指法主要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

    左手指法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的构造极其讲究,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武七弦琴)。

    “琴头”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这叫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徜若七根琴弦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

    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着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华夏人的礼乐思想及所重视的和合『性』。

    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

    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

    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着,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

    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打谱非常费时,所以琴界用“大曲三年,小曲三月”来形容这个过程。

    在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古琴历来被视为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众艺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因其高雅的韵味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华夏人士手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华夏音乐结构属于具有高度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古琴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

    自古,华夏历代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

    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道门人所言:“物有盛衰,而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

    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华夏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华夏民族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人士为之一生追求。

    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

    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时代,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http://www.123xyq.com/read/0/471/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