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N次元 > 将烬 > 章节目录 第四章 遗孤(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节目录 第四章 遗孤(下)

    梅千重缓步走上石台,一大片空地,积雪满满,山风刮过,吹得雪花四处飘零。一个喇嘛,看那模样,不过十岁左右,上身一件破旧的黄色坎肩,下身一条紫红色的僧裙,拿着把大扫帚,在那里扫雪。

    正值初春,藏地本就寒冷,此处位于山脉之间,海拔甚高,山风夹杂着大雪,吹得“呼呼”直响。喇嘛扫完一块空地,被风一刮,便又覆盖上不少雪片,可他却并不在意,继续向前扫去,待扫完前方,复又回转,从头开始。梅千重伫立半晌,看着喇嘛扫雪,他不好打扰喇嘛,只因他明白,空地上的雪,是否扫完,并非重点,那只是表象,重要的是扫雪的过程,这是一种修行,修的是心,心境。

    直到喇嘛发现站在那里的梅千重,这才咧嘴一笑,那笑容无比纯真,正是发自内心。喇嘛跑过来,对梅千重合十,道:“尊贵的客人,您来了。”

    这喇嘛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实难想象,在这偏远的藏区,了无人烟的大山中,一个十岁大的孩子,能得如此之好。

    梅千重回礼,道:“师傅你好,还请通报一声,梅千重应约前来。”

    喇嘛嘻嘻一笑,答道:“通报是不必了,上师便是让我在这里等候贵客,我闲来无事,顺便扫扫,没能及早发现客人,对不起啦!”

    “无妨,那便请师傅引路吧。”梅千重生性豁达,毫不在意。

    “尊贵的客人,这边请!”言罢,喇嘛将梅千重引进寺院。

    空地之后,是一排背靠山壁而建的木房,那是喇嘛们的起居之处;木房过后,是一间石头砌成的圆顶石屋,屋顶上一根烟囱,冒着些许白烟,想来应是灶房或者饮食之所;再向前几米,石台突然收拢,一条木制栈道,通向高处的另一座石台。那栈道不长,也就十米不到,不过走上去却摇摇晃晃,颇有些惊心动魄。

    喇嘛回身道:“大雪湿滑,还请客缺心。”

    梅千重点头道:“无妨。”

    走过那条栈道,又是一片空地,不过这片空地却很,十步之后,便来到庙门前。

    整间庙宇都是用木材搭成,木质黝黑,不知已经过去了多少个年头,一共三进,推开庙门,便是佛堂,正中一尊大日如来像,佛身有些残破,不少地方的金漆已然掉落,两侧各有一只蜡烛,一丝山风透墙而入,吹得那烛火东倒西歪。没有香炉,没有佛布,地上几个老旧的蒲团,仅此而已。

    佛堂两边各开有一道门,进门之后,是一间书房,一排竹编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经书,封皮大多已经发黄;墙上一张画,莲花大师的佛像,画工甚是高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书房尽头处,一道布帘,喇嘛止步,声而恭敬地道:“上师,客冉了。”

    “请进。”声音枯槁而嘶哑,老迈而低沉。

    掀开布帘,是一间静室,没有烛火,墙上一副窗,此时正值晌午,些许光线透射进来,勉强能够看到室内的情景。

    静室不大,十数个平方,中央靠里的位置,盘坐着一人,那人正面地上,一个蒲团,除此之外,更无他物。

    梅千重合十,道:“上师好。”

    那人还礼,道:“梅施主,一别经年,可还安好?”

    “安好,谢上师。”

    “请坐。”

    梅千重解下背后的大包,轻轻放在静室角落,摘下用一张牛皮裹好的“星陨剑”,横放在蒲团前,双手抱住襁褓,盘膝坐下,借着那些许光线,梅千重看向对面之人。

    二人上次见面,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一别多年,对面那人,一身紫红色的僧袍将全身裹住,只余双手双脚和脖颈之上的部份,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形容枯槁,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满是皱纹,须发尽无,就连眉毛都已掉光,双眼微睁,眼神一片死灰,毫无光彩,整个人如风中残烛,生命之火随时可能熄灭。

    老喇嘛的目光扫过梅千重,定格在怀抱中的襁褓上,良久,才开口道:“恭喜梅施主,觅得传人。”

    梅千重道:“上师之言,何以见得?”

    “相逢即是缘!吾观施主面相,此生漂泊不定,怕是难以成家,更何谈子女;然施主不远千里而来,此子却陪伴左右,想来施主和他定有一段缘分;再观此子,安睡于施主怀中,不哭不闹,显是对施主亲近有加,此为他和施主的缘分;三观气机,施主携此子进庙之时,吾已感受到气机涌动,一份出自施主,另一份则是来自此子,想来此子定然赋绝高,施主一生纵横下,从未收徒,薪火相传,乃我辈大事,意如此,此子必为施主传人。”

    “上师所言甚是。日前,梅某路遇魔族,救下此子。本欲将此子交于**抚养,但偶然间察觉,此子赋上佳,加之其父母双亡,又无亲属代为照顾,梅某便动了收徒之心,此次前来拜访,一为赴约,二来,此子出生当日,便离开母亲,于冰雪地之中,受了些风寒,还请上师帮我调理一下他的根基,梅某感激不尽。”

    “不必,施主平生猎魔无算,为我辈表率,于下百姓有大功劳,绵薄之力,吾自当遵命。”

    “多谢上师,梅某此次前来赴约,不知上师有何教诲,梅某洗耳恭听。”

    “机将现,或万劫不复,或绝境重生……”

    ……

    半个时辰后,梅千重抱着襁褓,走出静室,婴儿睡得正香,偶尔将那的手指递到嘴边,轻轻吮吸,憨态可掬。梅千重凝视着他,心中感概万千,自言自语道:“我梅千重也有传人了!那日,却忘了问你父亲姓氏,也罢,你便跟着我姓吧,就江…少冲,梅少冲!”

    自此,梅千重和梅少冲便在这寺庙中住了下来。老喇嘛有数位弟子,大多行走下,待到归时,发现肃静的寺院中,多了一个不点,尽皆欢喜。修行本就清苦,多了梅子这个乐趣,庙中好似多了些生机和欢笑。藏教本不忌荤腥,只是寺中吃食不多,梅千重下得山去,远行数十里,找了个离山区最近的藏人村落,拿出一笔钱,请村人代为养牛养羊,定期来取。梅少冲自幼喝羊奶,吃羊肉和青稞面长大,老喇嘛每月为他调理一次,一直到五岁才告一段落。

    梅少冲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晚各一次,与喇嘛们打坐一个时辰;晨练之后,上午读书习字,下午跟着师父练功;六岁开始学剑,梅千重为他削了柄木剑,少冲有了自己的第一柄剑。练功是辛苦的,可幼的他,却没有一丝怨言,终日里练习不缀,四年的基础剑术,奠定了异常牢固的功底。

    十岁生日,师父传了一式剑术,待少冲完全学会后,让他自行练习,便飘然下山而去。这一去便是数月,归来时带回两大箱东西,各式各样的书籍,学的全套通行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还有很多适合少年的科普读物。少冲完全是自学,上师的弟子中,有两个喇嘛的学问甚高,都是下山后念过大学的,其中一个甚至拿到博士学位,于是乎,这两个喇嘛便成了少冲的老师,好在少冲不仅聪慧,且刻苦努力,并非缠着他们,只是不懂的时候才来请教,未曾扰了二人修校

    每一年,梅千重下山一次,每次临行前,传授一式剑术,然后一去便是大半年。但在少冲生日之前,梅千重必定返回,次次都带回了生日礼物——大堆大堆书籍。喇嘛们虽对梅家师徒很好,但终归是寺院,是修行之所,平日里难得上几句,再加上师父一走,读书和练功,便成了少冲的全部生活。师父传的剑招,一式比一式难,第一式练了大半年,终于纯熟掌握;第二式整整练了一年;到邻三式,又是一整年;第四式,却耗费了一年半;第五式更是不易,足足用去了一年半,仍未完全精通,此时的梅少冲,正好年满十六。

    十六岁生日那,梅千重告诉梅少冲,他们师徒二人准备下山去了,梅少冲需要入世历练,剑术练得再好,终究不如实战中领悟来得深刻,活学活用,随机应变,才是剑术的上乘境界。

    梅千重师徒二人拜别老喇嘛,梅少冲又和呆在山上的喇嘛们一一告别,跟他关系最好的,当年那个扫雪的喇嘛,已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一直将梅家师徒送至山下,方才回返。

    遥望自己住了整整十六年的寺院,梅少冲恍如隔世,他从出生不久,便一直呆在山上,从未下过山来,此时方才发现,那寺院坐落得如此之高,如此之险,又想起师父每每为自己带回的那大包包的书,山上禅房里,已然堆成一座山,师恩厚重,何以为报?

    从此,师徒二人便四处游历,暗地里打探魔族行迹,大多时候,出手的换成了梅少冲,梅千重则在一旁指点。两年间,梅少冲的剑术进步神速,师父所传的第五式终于大成,继而梅千重又将这套剑术的最后两式,尽数教给了他。一开始,梅少冲未能理解,梅千重只是让他全部记下,并告知,不求速成,自己多加练习,多多领悟,以期日后。

    终于,某日,梅千重留书一封,独自离去,从此便再无音讯。http://www.123xyq.com/read/1/1642/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