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N次元 > 九零后的脚步 > 章节目录 第82章 编背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节目录 第82章 编背篼

    竹子完全进门后,被放置在院坝中央。

    看着长短不一的竹子,不得不感叹爷爷的强大,以及院坝的宽敞,嘿嘿。

    “爷爷,竹子有多少斤啊?感觉好重哦”才帮着爷爷下了几根竹子,我就感觉有点脱力了。

    “三百多斤吧,本来想多砍点的,竹子不够老,其他的不能用”陆续将竹子下完后,奶奶已经弄好了午饭,趁吃饭的时间,可以休息一下,缓解刚刚的疲劳......

    “爷爷,竹子多少钱一斤啊?”我好奇的问道。

    “1毛2一斤”

    “喔喔,那编一个背篼需要多少竹子啊?”我一边夹菜一边问道。

    “一个背篼大概需要10来斤竹子吧”爷爷估算了一下道。

    “十斤大概就是一块二,一个背篼卖5块钱,那能挣3块多哎”

    “哪有你那么算的哦,要考虑损耗,还有可能遇到坏掉的竹子,而且一最多编2个背篼,挣不了多少钱”爷爷解释道。

    一2个,也就是十块钱,这样算下来,出去成本可能只挣的到7块,一个月三十,两百一十块的收入,确实很少,但总比没有好。

    “编背篼是辛苦活,只能挣点零用钱。你爸年轻的时候,都学过,但后边觉得挣不了钱,便外出打工去了。”爷爷言语之间,透露着些许无奈与落寞。

    这可能就是他们这一代手艺人最无奈的地方吧。作为远近闻名的背篼匠,一手绝活却只能充当零用钱,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

    后代也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估计过不了多久,便会失传了吧......

    饭后,爷爷将许多工具摆到了院坝里,准备把竹子先粗略加工一下,方便存放。

    “任涛,来帮我抬住”

    爷爷此时将竹子放在“木马”上(此木马不是朋友坐的旋转木马,也没有马的造型,就是三根木头分别交叉做成的,相当于一个支架),测量好具体尺寸后,用锯子来回锯。

    竹子前端即将掉下来后,我便用手抬住,随着锯子深入,慢慢转动竹子,方便继续锯。

    “啪”竹子应声而断,我拿上竹筒,摆放到一边,然后再回到爷爷身边,继续下一段竹子的接应。

    竹子一根接一根的被锯成需要的尺寸,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

    “爷爷,竹子这么多,今能锯完吗?”看着地上还摆着的一大堆竹子,我深深的怀疑道。

    “很快的,锯完我还要编一点呢”爷爷自信的道。

    竹子全部锯成指定尺寸后,我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而此时空已经不在炎热。

    爷爷拿着尺子和弯刀,挑选了一堆锯好的竹子后,便回到了自己平常编背篼的地方。

    2米长的竹子,被爷爷一刀切开,破成两半,然后再次对剖,几次过后,背篼需要的竹条丝就弄好了。

    一指宽的竹条,还要在薄薄的身躯上,分成两片。每片厚度不足两毫米。但对于爷爷来,2片着实有点大材用了,他一般都是直接分成4片。

    表面这层竹皮的,爷爷称它为:青蔑。

    下面的内层,称之为:死蔑。

    两种材料都来自于竹子,但价值可不一样。

    带有表皮的青蔑,强度大,抗腐蚀性好,延展性也很好,所以价格贵几倍。

    我问过爷爷,一般背篼都是2种竹条混着编制,在边角处,或者封口处,就用上青蔑,这样编出来的背篼使用年限会增加很久。

    偶尔还会遇到专门过来定做背篼的,这种一般都是比较舍得的大户人家。

    直接定制纯青蔑的背篼,不仅耗费的材料是普通背篼的几倍,连编制的时间也要延长很多。

    青蔑很薄,在编制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割伤手指。

    爷爷的手掌,是我见过最最让人心疼的手掌。

    双手常年编制背篼,关节处布满老茧,手掌和手指上,成百上千道大大的伤痕,一层又一层的覆盖住。

    特别是食指和大拇指,几乎每都是裹着胶布在止血。

    老伤口愈合后,留下浅浅的痕迹,加上风霜侵袭,竹子的痂垢渗透在手心,整个手掌看上去就像黑色的蜘蛛网一样密布。

    夏还好,一到冬,手掌受温差影响,裂口,流血,看的人心疼不已。

    但我也帮忙解决不了问题,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老冉老都在操持着家里。想办法凭借自己所能,挣一些零用钱,贴补家用,为外出打工的孩子减轻负担。

    竹子变成竹条,只是第一步,因为一个背篼需要的不仅仅是竹条。

    如扁担长短粗细的竹片,被制作成背篼底部框架。

    框架上用竹片制作支架,向外延伸。

    编制三十厘米左右后,便会用上竹条,继续向前丰富背篼的深度。

    到了口子处,便是竹丝出场的机会啦!

    筷子粗细的竹丝,用来封口,紧密的将背篼口封好后,一只毛坯就做好了。

    爷爷会一次性做好16个或者20个毛坯。

    毛坯做好后,便是最后一步了。打墙!

    所谓打墙便是在背篼底部再强化一层竹子,以防止背篼长期放在地上受潮损坏。

    先升上一堆火,将背篼表面的竹丝烧制一遍,防止割手。

    然后将背篼反扣到地上,背篼的底部共有四个脚,用火烤制的竹片被弯曲成底部四边的长度,分别固定在底部。

    固定好后,便完成了所有工序。剩下的,便是等待专门收背篼的人上门啦。

    最开始那几年,爷爷都是自己用自行车拖背篼到羊马的街上去卖。一次拉不了几个。但慢慢的,有卖家看中了爷爷的手艺,便留霖址,直接骑火三轮上门来收。

    虽然一个背篼比自己拿去卖要便宜一块钱,但不用跑那么远,而且不愁卖,也是一件好事。

    但其实我更希望爷爷能够少编点背篼,至少手上不再增加新的伤口。

    你们可能理解不了编背篼的辛苦。大冬的时候,竹子冰冷,早上没亮,就要起来制作竹条。晚上有时候还要点着灯赶工。

    大部分工序都需要在室外才能完成。又冷,简直不要太辛苦。

    好在后边把厨房腾了一块出来后,爷爷晚上便能在稍微暖和点的地方进行编背篼了。而我和奶奶,也会陪着他一起话......http://www.123xyq.com/read/2/2119/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