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N次元 > 九零后的脚步 > 章节目录 第429章 茄子结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节目录 第429章 茄子结婚

    “涛哥,你星期回来吗?”

    “周吗?周没有课,可以回来呀。有什么事吗?”我问道。

    电话那头,赵琪的声音,依旧如当年那般熟悉与亲牵

    “我周结婚,你周六早点来耍撒!”

    “嗨呀,你早嘛,还我以为啥事儿,结婚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早点到呀,放心吧。”挂掉电话,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自从初中毕业过后,我和赵琪基本上就没怎么见过面了。

    不过,沟通倒是时常保持着。今突然之间得知他要结婚的消息,其实我一点也不惊讶。毕竟是在老家。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二十多岁,结婚生子这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

    只要你没有上学了,没有继续学业。或者忙着做生意什么的。想象一下,那种环境。你又没读书,家里面亲戚呀,家人呀,包括身边的朋友呀,见面打招呼都会催你快耍女朋友,快结婚。

    什么你看某某某都结婚了啊,某某孩子都多大了啊?早点带娃儿好呀,各种言论,无论你信与不信,光是听这种话语都能让你耳朵磨起茧子。

    慢慢的,你的那种惯性思维也就形成了。

    所以在农村里面,20出头的男女,普遍都是经人介绍,见面后耍个大半年,有了感情基础后,就会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如果超过二十五岁,还没有女朋友,那就要注意各种流言蜚语了!

    要么人长得太丑,要么家境太贫寒,要么身体缺陷或者脑子不正常,总之各种法都会随之而来,久而久之,你自己都会怀疑自己。

    着急把自己给“送”出去,不仅是给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也是给亲戚朋友一个定心丸,毕竟,流言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话,家长也是真奇怪,读高中那会儿,十七八岁,耍个朋友什么的,你影响学业,千方百计的都要让你“断”掉关系。

    这才刚毕业,又开始着急耍不到朋友,结不了婚的问题了,真是搞不懂他们的。

    但是对于家长来,这很正常,作为学生,以学业为重,是理所当然的。

    毕业后,没考上大学,那就意味着要步入社会,既然步入社会,那就要走上结婚生子的道路。他们依然相信,早点找女孩,耍朋友,能够挑个好的。

    等后续时间拖过了,年龄大了,就只能挑别人选剩下的,或者别人选不走的。

    这种犹如买菜一般的理论,虽然没有什么数据基础,但在周围的老一辈人思想中,却扎根颇深,而且居然还神奇般的有所论证。

    挂掉赵琪电话后,我第一时间给刘磊打了过去,“喂,刘磊啊......”肯定要给好朋友沟通一番咯。

    “任涛啊,好久不见了,最近咋样啊......”电话对面的刘磊,依旧是这么热情。

    “还可以啊,刚刚赵琪给我打电话了。是要请我们吃酒席了。”我笑着道。

    “嗯,他也给我打电话了,咋样嘛,你回来不?”

    “肯定要回来呀!”闲聊一番后挂断羚话,又给师弟打羚话沟通一番。

    约定好,周见。

    作为曾今七雄五霸的一员,赵琪的结婚,仿佛一个信号一般,让我对咱们几人接下来的命运有了新的思考。

    结婚、生子,已经逐步在向我靠近了。

    虽然现在刚二十出头,但确确实实是已经触碰到了这个阶段了。

    有了赵琪的开端,接下来大家肯定会陆续结婚。

    下一个是谁?

    我?师弟?刘磊?还是白磊?或者雷杰?

    亦或者五霸当中的班长?余平?

    我和廖盈,是否能够真正的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是否愿意跟着我一起奋斗?努力几年,慢慢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管他呢!想这么多干啥!茄子结婚,可是高心事儿,不能瞎想,影响自己的心情!

    以后的事情,就留待以后去考证吧!

    我们这边办婚礼一般就是头晚上,吃上一顿,这顿被叫做花夜。次日中午,吃上一顿,这顿被称为正席。

    一般远一些的亲戚或者朋友,会在花夜和正席中,选择一次,因为上班的原因,两顿一起吃的概率很。

    除非是那种很大的节假日,比如劳动节国庆节什么的。

    邻居呀,附近的朋友啊就不影响。

    如果是在家里办的话,头中午就会请帮忙的邻居吃上一顿,加上第二早上和晚上,总共能吃上五顿呢!

    周六起了个大早,收拾好东西。赶回家去......

    到家已是临近中午,今就暂且调整休息一下,花夜,就先不去了。

    我们这边把结婚的头晚上叫做花夜,花夜的标准和酒席是一样的。

    包括菜品烟酒糖果,都是按照正席的标准来制定的,为的就是满足那些第二中午来不聊亲戚朋友。

    当然,附近的朋友啊,邻居之类的就是享受的两顿的待遇。

    花夜当晚上会放一些烟花之类的。

    让婚礼的气氛提前热闹起来。

    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

    只要结婚,无论家里贫穷与富贵。都要燃放烟花,无非就是烟花的多少而已。

    正看着电视呢,爷爷突然问道:“赵琪都要结婚啦?他多大呀?”

    “八九年的。比我大两个月。”

    “这么早就结婚了,他女子是哪里的呀?(所谓的女子,就是老婆)”

    “也是我同学,初中的同学。叫龙玲,她们家就住在龙家石灰桥那里。她爷爷在白马的街上开了个花圈店。就在那个老街桥头过去,卖鱼的旁边那家。”

    “哦,龙家石灰桥啊,开花圈店的......我知道那家!她们爷爷排行老三,老大老二前些年已经去世了,还有个老四活起的。”爷爷居然认识!这么远哎~真的是厉害!

    “哦,她们家在还没下龙家石灰桥的右边那个林子里,挨着我们四姑婆家的。”

    “嗯,那个大门朝马路边,门的两边贴了红色瓷砖那家吧?”爷爷的回答,再次震惊了我,这记忆力,这定位能力,真的是让我望尘莫及。

    对的,就是那边,我们初中的同学。http://www.123xyq.com/read/2/2119/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