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现言 > 包子的反击[快穿] > 章节目录 被忽视的二女儿(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节目录 被忽视的二女儿(一)

    太阳落下, 天色渐渐染上深色。

    动物的叫声和人说话的声音混杂在一起,现在正是下工回家的时间。

    一直暗着的屋子总算亮起,不过这亮起也仅限于堂屋, 一盏煤油灯放在纹路颇深的木桌上,正好能照亮屋子。

    从堂屋拐角过去便是厨房, 现下灶台里正填着柴火,里头地火焰旺旺地烧着,正在向放在上头的锅传递热度。

    这几年本地的粮食收成不错, 分到手的粮食、钱也多了, 不过宁家开支大,便也还维持着晚餐一顿稀的习惯。

    宁母正在看着火, 锅中的米汤居多,米粒只有少少的一些, 不过刚收的红薯挺多, 今晚切了两根进去一起煮, 现在锅中已经略微有散开的黄色,隐约的香甜味道混杂着米香味飘荡而出。

    “娃儿们回来没有?”她往堂屋那一瞥, 宁父正坐在椅子上抽着烟, 不知在想什么, 劣质烟草的味道,熏得人心烦, 可不抽,好像更烦。

    “没回来, 快了。”宁父看了眼天色, 心中对时间有数。

    说曹操曹操到, 这话才说完,人就来了。

    三个孩子一齐从外面进屋, 各不喧闹,一家人到齐,便到了开饭的时间。

    宁母看儿女回来,心中稍微放心,前两天村里头说,这县城里近些日子,总传有人在路边抢小孩,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不过没一会,她便觉察出了不对,她瞥了眼二女儿:“初夏,怎么不知道过来帮忙?”

    宁母下意识地上下打量了下宁初夏,确认这不是什么身体不好时,表情就不大好了:“我这下工忙活到现在,你们过来搭把手都不懂。”

    已经坐在父亲对面的宁初秋忙站起来:“妈,我来吧。”

    她身材瘦弱,站起来比宁初夏小一个头还多,肤色白皙的她,怎么看都不是身体健康的模样。

    “你来做什么?”宁母没答应,“你这没点力气干不得活,连拿烫的都拿不动。”明明是责骂,话中却颇有爱怜的味道。

    坐在那一直不动如山的宁初春有些尴尬,他左右看了眼,宁初夏愣愣站在那像是在出神,身为三兄妹的兄长,他好像是得出头,正打算说话,他便见宁初夏沉默地走进了厨房,开始忙活,心里这口气也松了下来。

    二妹今天着实奇怪,刚刚回家的路上还好好的,这一回来怎么就魂不守舍,把妈都给惹不开心了,总不得让小妹去干活吧?

    屋外宁父已经开始问起儿女的学习情况,他读书不多,也就是个扫盲班刚毕业水准,不过每回听儿女们念学到的东西,他都老怀甚慰,觉得这钱没白花。

    宁初夏低着头给一家打着晚饭。

    这做饭看起来轻松,水米下锅,可这年头不像后世这么便利,火候要看,煮粥要搅,红薯皮也是直接用家中唯一的那一把猜到削的,靠在炉灶旁边,柴火燃烧的热度和锅中米汤沸腾的蒸汽足够让人在寒冬腊月流汗,更别说现在开始渐热的天了。

    分饭是有学问的,之前负责干这个的是宁奶奶,她离世后便落到了宁母头上,而现在,宁母知道女儿听话,便也把这活交给了女儿。

    前两碗,自然是宁父宁母的,勺子得往下沉,略微搅拌,打上最多的米粒和红薯,因为两人得下一天的工,若是不吃够,必然身体要垮。

    第三碗,是长兄宁初春的,虽然他只比两个妹妹年长两岁,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自然不能被苛刻。

    第四碗,则是给小妹宁初秋的,她和宁初夏同胞出生,两人一前一后的来到世上,可也许是在娘胎里宁初夏太过霸道,宁初秋这一出生,便像个养不活的小猫,摆在宁初夏旁边都小了一圈,这十几年来,宁家人已经习惯了照顾宁初秋的生活,凡是家里的东西,必然得先紧着宁初秋。

    至于最后,只剩下米汤和约不可查的米粒的部分,当然是属于宁初夏的。

    宁初夏沉默地将米汤倒入碗里,村里的铁锅和勺子重得惊人,拿起来时手都有些抖,可对于宁初夏的细胳膊来说,早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算抖,也能稳当地将汤倒进碗里。

    她将这些碗挨个端上了桌,孩子肉嫩,大多怕烫,像是宁初秋,每回碰到碗边,那指头都会跟着蜷缩,要吹好一会才能缓过来。

    而她皮糙肉厚,早就不怕烫了――或许准确地来说,还是怕烫的,只是耐受性高了,因为热度传递引起的疼痛,在忍受的范围之内。

    就像遭遇的一切委屈一样,还是会痛,不过忍久了,好像就可以接受了。

    她做这些,自然是得不到什么夸奖的,做该做的事情,没做好得被骂两句,可做好了,那可是理所应当。

    全部的工作完成后,一家人便开始进食,宁家人的饭桌,一般是不大聊天的,这几年条件稍好,可早几年家家户户吃食都挺紧张,哪会忍心把饭菜放凉,基本都是囫囵吃了,再有事说事。

    喝着米汤,宁初夏也开始整理着之前接收的回忆。

    这次她进入的这具身体,留下的情绪其实并没有很多的怨恨,她甚至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悲惨,只觉得这是普通人的人生。

    而原身留下的,只有无数的委屈和委屈,层层叠叠,无穷无尽。

    她这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被忽视,被放弃的一生。

    宁家是住在杏子村的一户普通人家,种地为生,所谓三代贫农,大概就是说的宁家。

    宁父和宁母算是手脚勤快,老实本分,不过受限于时代,也一直没能存下太多的钱,早年饥荒,后来建房,再后来家中两位老人轮着生病过世,能有积蓄就奇怪了,不过他们骨子里有韧性,继续勤恳做工,这几年收成好,陆陆续续才有了点钱,能将三个孩子送去念小学。

    说到孩子,宁家统共有三个孩子,长子宁初春,人高马大,脾气算是温和;次女宁初夏和小女儿宁初秋是同胞出生,只比哥哥小了一岁半。

    打小开始,原身便是在这个家中最任劳任怨的那一个,哥哥是男孩,村里的习惯很少让男孩干家务,妹妹身体弱,有心无力,事情便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原身从小就有这样的一份困惑,为什么她做了那么多,得不到爸妈的一声夸奖,而哥哥妹妹只是偶尔帮个忙,甚至是帮倒忙,都会被爸妈夸赞。

    难道干活是错的吗?

    她身处的父母为天的环境,不足以让她得出答案,她只能将过错归咎于自己,越干越多,以期许自己能受到重视。

    杏子村没有小学,周边的唯一小学在镇上,镇上的开销自然比村里要大一些,一个学期要收2元的费用,虽然有时候会退还一些,但总体也要至少1.5元。

    宁父和宁母当初是踌躇满志,手头有了钱,便将三个孩子一起送去,可这学费开始交,便没个刹车,一年下来,单单孩子念书,就得花上6元至少,这还不算平日带饭,孩子不能帮忙的问题。

    不过这付出总是有回报,别的不说,小女儿宁初秋确实很会念书,宁初春稍微差些,可老师也说他是稳扎稳打的路子,男生都是后期发力,要是有人问到二女儿,他们便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一句“还行”,便也记不起来详细情况。

    这也是有原因的,谁让每回他们例行问成绩的时候,二女儿都在帮忙,再加上二女儿也不像小女儿那么机灵,常常找他们说话,他们当然记不太得。

    事实上原身的成绩还真不算差,只比小妹略微低了一些,远超大哥,只是她性子怯弱自卑,总是自我怀疑,比小妹考得差,每回便艳羡地看着父母夸赞妹妹,暗暗鼓励自己要多多努力,不敢拿这份成绩去向父母表功。

    如果说小学之前,原身所遇到的,还只是态度的不太平等,而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她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被放弃了。

    到了中学、中专的选择时,学费便高了不少,同时供养三个孩子上学,足够让只有劳动力的宁家伤筋动骨,更别说宁父宁母还想着存钱未来替孩子们操办结婚的事宜了。

    而这时候,便得开始取舍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记忆里,原身都是茫然和痛苦的。

    她当然知道,每一次被放弃意味着什么,可看着父母叹着气地说服,她退缩了。

    “你小妹成绩好,到时候上个中专,直接包分配,她身子弱,也不好回村里干活,以后能去好单位,你大哥成绩不中,不过多读点书,没准能去好学校,你就先看看吧,家里条件你是晓得的。”

    “你小妹是读书人了,不要这么早结婚的,你哥喜欢的姑娘家,正好她弟弟也在找对象,人家一表人才,和你很合适。”

    ……

    原身小学毕业后便回了家,在家里帮着干活,一到了年纪,便又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嫂子家的弟弟。

    她嫁人后,也是个顾家的女儿,三不五时地往家里搬东西――当然,她也懂得照顾自己的小家,不至于让小家受到影响,可还是因此吃了嫂子和丈夫不少白眼。

    后来,经济开放,哥哥带着嫂子去了城里,她本来和丈夫也想跟着去赚点钱,可父母却上门来劝她了,只说她也走了,以后他们谁来养老?

    原身留下了。

    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当时父母来劝她不只是为了自己养老的问题,还有哥嫂那边的怂恿,她的公婆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去外面闯荡,女儿留下照顾,可这不就有了矛盾吗?她先退步,便“皆大欢喜”。

    原身一直觉得,每个人的命不大相同,没准有的人这辈子就是劳碌命,像她,注定了要一直忙活。

    赚不到太多钱,可要做的事情很多,公婆、父母、孩子、丈夫,她像个陀螺般,转着从不停下,别人责备时,她总是低头笑笑,一耳朵进一耳朵出。

    她听说,哥哥和嫂子在城市那立住了脚,没赚到太多钱,可也已经能在城市稳扎稳打的生活。

    家中唯一的一个中专生小妹,嫁到了市里,后来随着丈夫调动到了隔壁省份,联系不太方便,不过过得也很不错。

    儿子听说了母亲当年放弃了进城,没忍住说过母亲的眼光短浅,如若他是城市户口,能在城市上高中,见到的绝对不会是现在的世界;丈夫也常在喝酒后埋怨,他不想这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可现在姐姐回不来了,父母更是抓着他不放,生怕他一走,老两口孤独终老。

    父母年纪大了,老年病也多了,尤其是父亲,中风了之后,人都不太能自理,一屁股屎尿,都是原身来清理的。

    而在夫妻俩重病弥留之际,一直没回村的大哥和小妹终于回来了,他们和村里的人格格不入,一股城市人的气息,对于曾经自己生长的环境,颇有微词。

    原身陪在父母身边,就这么看着父母在兄长和妹妹进来时亮起的眼神。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那么激动,笑得合不拢嘴,乖孙好儿子好女儿地喊着,心满意足。

    原身只记得这个冬天很冷,父母之前所有的坚持,好像在臻爱的子女回来时都放下了,他们溘然长逝,离世前的那个晚上,还在和同村的老村长炫耀着他们的出息子女。

    兄长和小妹等到父母入土便要离开,临走之前他们恨铁不成钢地对原身说,她不能这么不求上进,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外面日新月异,这村里早就落后了。

    原身只是擦了擦汗,笑得憨厚又老实:“晓得,我晓得呢。”

    然后就和多年前一样,站在村头,看着离人不回头。

    后来的事情,就不必说了,她在这村子活了一辈子,儿子争气,到外面闯荡,成家立业,几回想来把她接走原身都没同意。

    她的根在这,父母公婆丈夫的坟都在这,要是她走了,平日里谁来替他们扫墓,替他们拔掉坟头的草呢?

    而且……她已经拖累了儿子半辈子,不能再拖累儿子了。

    离世之前,原身在床上想起了很多很多,她眨着眼,向来乐呵,被人骂也不知掉眼泪的她哭了。

    谁来爱爱我呢?

    【主线任务:不再做毫无存在感的女儿。】

    【支线任务一:得到父母兄妹的认可和关心。】

    【支线任务二:看看广阔的世界。】

    ……

    吃过饭,宁父的碗一放,轻咳了一声:“我有点事情要说。”

    宁初夏知道,第一个选择来了。http://www.123xyq.com/read/2/2286/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