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历史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 第317章 书生今良苦,万里觅封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7章 书生今良苦,万里觅封侯

    “邮”这个字,当然不是朱标生造的,而是古已有之,意思是“传递文书,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

    但是,加上“局”又是什么意思呢?

    朱标仔细解释道:“简单来说,现在朝廷的驿站,只是为朝廷服务。比如接送官员,传递文书,为朝廷公务人员提供一定的车马。父皇刚才说,驿站建立后,商道稳定。也不过是,朝廷会尽力肃清驿道上的匪类,附带着商道的畅通罢了。而儿臣这邮局的意思,却是驿站为普通的军民百姓提供帮助。”

    “为普通的军民百姓提供帮助?”

    “对,就是为普通的军民百姓提供帮助。吐蕃地广人稀,达官贵人还可,普通的军民百姓通信极其不便。朝廷的驿站,就可以为这些中下层的军民百姓邮递信件。邮递信件顺畅以后,还可以帮助普通军民百姓邮递物资。”

    “这邮递信件和物资,总不是免费的吧?”

    “当然不是免费的。”朱标道:“就如同那赋税一样,不管多收少收,第一步都是坚决要收!只有收钱,才能明确双方之间的关系。赋税,是强制缴纳。皇粮国税,不交有罪。军民百姓想交得交,不交也得交。这邮费,却是吐蕃普通的军民百姓出钱,朝廷的邮局对他们提供帮助。礼尚往来,有来有往。”

    “礼尚往来?有来有往?这个好!”httpδ:Ъiqikunēt

    响鼓不用重锤,朱元璋瞬间秒懂,道:“朝廷岂是真的缺吐蕃军民百姓那仨瓜俩枣?但如此一个礼尚往来,我大明朝廷就和吐蕃的普通军民百姓有了足够多的接触,就能让大明朝廷的威仪深入民间。这,才是吐蕃的长治久安之道!”

    就是这个道理!

    吐蕃和中原,风俗不同,语言各异。吐蕃普通军民百姓的疾苦,如何让中原朝廷得知呢?中原朝廷的各项命令,又如何传到吐蕃民间呢?

    还不是要靠番僧们上传下达?

    番僧们随便歪歪嘴,就能念歪了一部好经。

    所以,即便是英明神武如忽必烈,最终的选择,也是与番僧共吐蕃。事实上,这共吐蕃也没共多久。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十几年前,绛曲坚赞已经控制了吐蕃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只是名义上还接受大元的统治,双方没彻底撕破脸而已。

    现在,大明却是要通过这“邮局”,撕开一道吐蕃普通军民百姓和大明朝廷之间,直接交流的口子。

    想想看,吐蕃军民百姓的赋税,交给朝廷的驿站,这就有了第一步交流。吐蕃军民百姓出钱,朝廷的驿站,帮助他们传递信件和物资,这就有了第二步交流。httpδ:Ъiqikunēt

    时间久了,驿站甚至能直接,向吐蕃军民百姓们传达朝廷的各种命令。

    吐蕃军民百姓们受了什么冤屈,走投无路,也可以请朝廷驿站主持公道。

    这些来往之间,朝廷和吐蕃军民百姓之间,不就越过番僧,建立了真正的联系了吗?

    而且,表面上这种“礼尚往来,有来有往”的联系,能最大程度的,削减番僧的敌意!

    朱元璋甚至高兴地道:“吐蕃地处偏僻,识字的人,恐怕相当稀少。写信看信多有不便。咱们可以让驿站的官吏,为普通的吐蕃军民百姓,读写信件。如此一来,吐蕃普通军民百姓,更能知我大明朝廷的仁慈,更能知咱的皇恩浩荡!”

    “呃……陛下!”詹同忍不住插话道:“吐蕃的语言和文字,和咱们大明并不相同。恐怕,朝廷找不着合适的人手,读信写信啊。”

    “这倒是个问题……”朱元璋微微沉吟了一下,随即眼前一亮,大手一挥道:“诶!有了!派国子监的学生去!”

    “派国子监的学生去?”

    “对,咱就是要用那些学生担当大任!那些国子监的学生都聪明得很,他们去吐蕃的驿站,学吐蕃文,识吐蕃字,了解吐蕃的民间风土人情,熟悉吐蕃的民间疾苦,向吐蕃百姓传达朝廷的各项政令……嗯,就以三年为限。三年以后,这些去吐蕃的学生朝廷从优录用,整好安排他们在吐蕃做流官。安排不了的回内地,朝廷照样从优录用!”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从朱元璋自封为吴国公开始,到现在都近二十年了。

    但是,直到现在,大明依旧是没开科举的!

    那么,朝廷如何选拔朝廷官员呢?

    两个途径!

    一个是从原来的应天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子监,直接选拔学生为官。完全可以说,国子监的学生,就是大明预备的官员了。而且是朱元璋、朱标亲自培养的官员。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察举制。也就是说,地方官或者朝廷高官,觉得某个人有才,就可以向朝廷举荐其做官。

    至于效果么……好吧,其实还不错。

    察举制是汉代以前流行的选拔方式,科举是唐以后流行的人才选拔方式。论起总体先进性来,当然是科举优于察举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同样的招式得看谁使。

    大明作为一个新兴的势力,朝气蓬勃,朝政总体清明。大元作为一个腐朽的势力,日暮途穷,总体腐朽堕落。大明用察举制,照样能干翻有着科举制的大元。比如刘伯温是大元进士吧,还不是为朱元璋效力?杨维桢是大元进士,坚守气节没为大明效力,但腐朽的大元也不让杨维桢为它效力不是?简而言之,大明年轻力壮,乱拳打死了老师傅!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国子监学生的行情是出奇的好。这些学生的前途,也完全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朱元璋直接,把今年毕业的国子监学生,大部分扔去吐蕃了。

    他们就是大明洒向吐蕃的一粒粒种子。

    现在是艰苦了些,甚至有些人可能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叛乱,殒命于吐蕃。

    但是,富贵险中求嘛。那还有平定叛乱,脱颖而出的呢?

    就是不遇到叛乱,以后吐蕃的流官,那么多官位,朝廷不用他们又能用谁呢?

    可以想见,以后吐蕃的封疆大吏,各级流官,大部分就是今年这些国子监学生一系了。就是出几个立下军功的侯爷,也未可知!

    那些回到内地的,优先录用,也会快其他人一步。而且,既有边关经验能吃苦,又熟悉内地,本来就是朝廷需要重点培养的苗子好不好?

    以后,他们中间,出几个帝国宰相、帝国元帅也不是不可能!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国子监的学生来说,吐蕃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朱标道:“其他待遇,咱们也要跟上。儿臣以为,国子监学生,去吐蕃的驿站任职,每年的俸禄,应为同等级官吏的三倍左右。另外,所有吐蕃流官,一律俸禄是内地的两倍。”

    “什么?国子监学生,俸禄是同级官吏的三倍,去为朝廷开疆拓土?以后,就做吐蕃流官?甚至,回来重用?”詹同听着都有些热血沸腾,道:“名利双得,这……这比当初的班超班定远,都要爽利许多啊!如此好的条件,微臣若是年轻二十岁,都要主动请缨了啊!”

    筆趣庫http://www.123xyq.com/read/5/5469/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