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0章 无息贷款

    经过大半年,楚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完全由亚斯一手掌控。由于大渊国已经落入陈度的掌控之内,亚斯在那里的任务告一段落,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楚国的金融策划之中。

    为了推动楚币的使用和普及,亚斯在前期推出了一项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原本十两银子只能兑换等值的十两银子楚币,但在优惠期间,十两银子竟然可以兑换价值十一两银子的楚币。一年过后,可以凭借这十一两面额的楚币换回十一两银子。

    这一举措的实施,是因为陈度派往楚国的商人只接受楚币作为交易媒介,其深层目的是让楚国的民众逐渐适应并习惯使用楚币进行交易。

    这项优惠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众多商人,无论是楚国本土的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都纷纷涌入楚国银行,迫不及待地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兑换更多的楚币。

    他们看中的是陈度通过楚国向外界提供的丰富商品,这些商品在其他国家是难以获取的。

    尽管其他国家对楚国实施了百姓层面的封锁,但是在商贸层面,他们设置的障碍并没有太大作用。

    各国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于是加大了在边境地区的商贸活动力度。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商贸队伍穿梭于各国之间,携带各种商品进行交易。

    这一系列的变动,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楚国乃至整个地区的商贸繁荣。亚斯的金融政策和陈度的商贸策略相辅相成,不仅让楚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也带动了周边国家的商业活动。

    然而,这样的局面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警惕和担忧,他们开始密切关注楚国的发展动态,并考虑如何在保持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对新来的挑战。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博弈和较量。

    经过一两个月的优惠期,大量的商人已经习惯了使用楚币进行交易。看到这一转变的成功,亚斯紧接着推出了一项更为震撼的金融政策——零利息贷款。

    这一举措在商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商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这个时代,贷款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各个国家的借贷市场几乎都被视为高利贷的温床。然而,在楚国的银行中,竟然可以享受到零利息的贷款服务。

    当然,这项优惠政策并非无条件的。对于每一个申请贷款的商人,银行都设定了额度限制,并且规定只能贷出楚币。

    然而,对于其他势力来说,这并不构成太大的困扰。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楚币在楚国的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带回自己的国家,再兑换成黄金。通过这样的操作,这些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财富迅速积累。

    不仅小商人对这项政策趋之若鹜,甚至连各国朝廷中的官员也开始纷纷打起了这个主意。他们意识到,通过这种方式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

    例如,楚国出售的衣服和镜子等高端产品,以往在其他国家十分稀有,而现在在陈度的支持下,这些商品的生产量大幅增加,逐渐变得平民化。虽然单件商品的售价降低了,但由于销售量巨大,商家的总体利润反而有了显著提升。

    这样一来,楚国的商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经济活动愈发活跃。然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变革和利益诱惑也引发了各国之间的猜忌,他们开始担忧楚国的影响力是否会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在各国的皇宫深处,一众大臣们正展开着一场特别的讨论。其中,赵国一位名叫李大仁的大臣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李大仁大人,您近来的财富犹如春水涨潮,可谓盆满钵满啊!”王大载笑语盈盈地称赞道。

    李大仁听后,谦逊地回应:“王大人过誉了,我哪能与您所言那般卓越。如今您派遣人马前往楚国,数百人的队伍,想必轻轻松松就能赚取上千两银子吧。”

    王大载闻言,朗声一笑,却又将话题转向另一位权臣:

    “我哪敢与张大人相提并论呢?张大人底蕴深厚,我们这些小打小闹的,也只能在盛宴之后捡拾些残羹冷炙罢了。”

    这样的对话在各国朝廷中屡见不鲜,每一位大臣都在暗自较量,比拼谁在这场商业狂潮中斩获更多利益。然而,他们并未察觉到,自己已然悄然成为了一个庞大赚钱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亚斯又悄然实施了一项新的政策:对各国朝廷任职的官员,他给予了更高的授信额度,使得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这一消息如春风拂面,令众多官员欣喜若狂,他们纷纷投身于这场商业狂欢的洪流之中。

    然而,这并非陈度的真正意图。他的策略深藏不露,旨在通过让众多官员参与到这个赚钱的链条中,使得每个国家想要封锁边境变得举步维艰。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对抗众多官员的利益诉求,要切断这么多人的财源之路,绝非易事。如此一来,各国之间的商贸交流必将更为频繁。

    又过了几个月,楚币如同一股潜流,在各国之间悄然蔓延开来,逐渐在私下交易中被认可为硬通货。这一现象引起了各国的注意,但他们却感到无力阻止。

    明面上,各国可以发布法令禁止楚币的流通,但私下里,这种交易行为如同野火般难以扑灭。商人们通过各种隐蔽的方式将楚币带出国境,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即使各国试图加强对边境的管控,也难以彻底阻断这种无形的货币流动。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皇帝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深知,如果强行阻止楚币的流通,可能会引发国内经济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民心的背离。而那些参与楚币交易的大臣和官员,更是成为了皇帝们的压力来源。

    群臣纷纷上书反对封锁边境,他们认为这不仅会阻碍正常的商贸往来,还会损害本国的经济发展。

    一些大臣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皇帝执意要这么做,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各国最终只能选择妥协,放弃对楚币流通的严格限制。他们意识到,面对这种新型的货币形式,传统的管制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http://www.123xyq.com/read/7/7145/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