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悬疑 > 汉末:糟糕,我爹是张角 > 第七十九章 荀彧的夸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九章 荀彧的夸赞

    “前些日子,听闻张使君在然水河上遇刺,我兄弟三人诚惶诚恐,本想赶紧进城探望,却不料刚到京县时,城门已经关闭了,我等只好在城外的一处村子里借住,

    直到今日京县解禁,我兄弟三人才得以进城请罪啊!”

    荀彧见到张昊不像传闻中那样性命垂危,心中欣喜若狂,一时间也顾不得是否唐突了。

    一旁的荀衍赶紧扯了扯荀彧的衣角,低声提醒道:“文若,咱们还没正式拜见张使君呢!”

    得到提醒的荀彧赶紧退后一步,向张昊躬身拜道:

    “颍川荀彧,拜见张使君!”

    随着荀彧的行礼,荀衍和荀悦两人也纷纷朝张使君行了礼。

    虽然荀衍和荀悦都比荀彧年长,但荀彧是举孝廉出身,从社会地位上来说,要高于荀衍和荀悦两人的,

    何况荀彧的学识和才华远胜这两位兄长,离开洛阳时,便很自然的以荀彧为首了。

    “荀彧!”张使君欣喜道:“可算是见到你了啊!”

    见张使君一副喜极而泣,稍显过分的情绪,荀彧三人也不由诧异的面面相觑。

    这感觉,就好像张使君已经期盼了许久似的。

    若是有外人在场,还以为张使君和荀彧早就认识了呢。

    “别站着了,里面请吧!”张昊做请道。

    面对张使君的如此盛情,倒是把荀彧三人给整不会了,只有沮授心里明白,自家使君铁定是看上这三人了,特别是这个叫荀彧的年轻人。

    其实沮授也听闻过荀彧之名,毕竟颍川荀氏可是大族,而且这几代荀氏族人,出了不少风华绝代之人。

    荀彧的祖父在顺帝和桓帝时便是郎陵令,其父荀绲还任过济南相,到荀彧这一代,更是名士辈出。

    其中以荀彧最为耀眼。

    世人都说文人相轻,但真正品德高尚有大才之人却是喜欢聚在一起探讨学问的,哪里出了惊才绝艳的人物,便会有众多文人前去拜访,探讨学文。

    沮授之所以听说过荀彧,主要也是因为沮授曾与南阳名士何颙有过几面之缘,何颙曾向沮授提起过荀彧这个学生。

    是以在荀彧三人进城之后,便被密侦司的盯上了,

    张使君遇刺当天,值守城门的士卒便将这三人看押了起来,后来发现这三人都有洛阳开具的路引,又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便就放了。

    后来李历曾让密侦司去然水西岸寻找过荀彧等人,几番打探下,才得知三人曾到达过京县,但却被守军给拒之门外了。

    因此,李历便让人根据当天值守城门的守卒描述,画了荀彧三人的画像,让密侦司的人暗中寻找。

    可谁知荀彧三人在城外的一处偏僻的村子里借住,直到京县解禁之后,才随着村里的农户一起进了京县城。

    李历得知三人进城后,欣喜不已,第一时间找到了沮授,沮授知道后,赶紧出来相迎。

    厅堂内,

    张使君坐于首座之上,

    荀彧三人依次坐在左侧,沮授坐于右侧。

    众人寒暄一阵后,沮授主动提起了荀氏一族想要北迁至冀州的事情,

    荀彧三人来京县拜会张使君的目的,也正是于此。

    荀氏北迁冀州避祸,对于张昊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

    这就好比一只兔子跟狼说,你家里大,也暖和,我把家搬你那里去暂住一段时间。

    张使君虽然心中早就乐开了花,但是当着羊……不,当着荀彧三人的面自然是要矜持一下的。

    然后,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张使君欣然应允了荀氏北迁冀州的事情,并答应让信都那边提前做好对接工作。

    张使君一脸姨母笑的盯着荀彧,

    你们的请求,我都答应了,那现在,就该说说咱们的事了。

    见到张使君投来满含深意的笑容和目光,荀彧三人心中不由瘆得慌。

    对面的沮授见状,只得再度充当润滑工,笑问道:

    “方才我家使君说,要协助陛下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文若出声叫好,不知文若有何高见啊?”

    闻言,荀衍和荀悦不由将目光看向了自家阿弟的身上,

    荀彧眼睑低垂,眼眸微动,不由微笑道:

    “久闻张使君胸怀韬略,外能驭将士,内能治家政,今日进到这京县城中,才知世人所言果真非虚,可当在下进入到这府院中,意外听到张使君谈论起平定天下之策时,才知道世人对张使君了解不过十之一二矣!”

    “哦?”沮授瞟了一眼首座上的张使君后,将目光再次看向对面的荀彧,笑问道:“文若何出此言啊?”

    此时的张使君,早已激动得将小拳拳捏紧了,

    荀彧是什么人啊,那可是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啊!

    被这样的人拍马屁,这种感觉,还没等人家动手拍,就是想想,心里都是一阵酥麻。

    荀彧也不遮掩,直言不讳道:

    “朝堂之上,虽有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把持朝政,但董卓生性粗鄙,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如今大汉最大的隐患,不是董卓之流,而是各地拥兵自重的诸侯豪强,若朝廷不能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震慑各地诸侯豪强,收回兵权,恐怕不出年,大汉危矣!”

    说到这里,荀彧看向首座上的张使君,并朝其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张使君能一语道破大汉之弊端,并说出愿意协助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惊世之言,

    张使君足以称之为经天纬地之才了,若张使君真能匡扶汉室,救天下于水火,便如同周武王得姜尚,高祖皇帝得张子房啊!”

    此言一出,

    张使君不由面色潮红,心中飘飘然起来,心中默念着:要矜持,要矜持!x33

    “先生过誉了!”张使君笑着摆了摆手,悠悠道:“若没有沮先生这样的贤佐之人辅佐,没有帐下数十万将士用命,没有冀、青两州百姓的爱戴,我也还只是个黄巾少主而已。”

    “英雄不问出处,张使君怎能妄自菲薄啊!”荀彧诚然道。

    张使君缓缓起身,迈步走向荀彧,他知道,气氛烘托到这里,就该自己飙演技的时候了。

    …………http://www.123xyq.com/read/7/7268/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