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悬疑 > 汉末:糟糕,我爹是张角 > 第九十九章 战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十九章 战前

    自侯爷进入信都后,

    整个信都城都热闹了起来,这股子热络劲儿还蔓延到了周边的郡县,不少商贾豪绅也都通过各种渠道,找关系也好,塞银子也好,

    找机会,找由头来拜会侯爷。

    毕竟能在冀州混得风生水起的,多少都和冀州府,太平商号有点关系。

    在整个北方地区,

    信都已然成为了最大的一座城,也是最繁荣的一座城,更是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中心。https:ЪiqikuΠet

    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事,

    侯爷的行程也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么是去讲武堂和民生堂开讲座,要么去讲武营中检阅部曲;

    除此之外,张侯爷也会带着一众信都府衙的官吏,走在大街小巷之中指导一下城市的规划。

    后面又带着军中将校,以及讲武堂和讲武营中的代表,前往城外的屯田村去看望伤退下来的老卒们。

    所谓的屯田村,

    就是在经营冀州初期,为了发展冀州的农业,开垦荒地,张侯爷下令,将战场上伤退下来的兵卒全部集中起来,安置在一个一个的屯田村中。

    并且,还鼓励冀州的女人嫁给这些伤残的老卒,不仅能享受到优厚的待遇,官府还会发放一些补助。

    于是乎,那些个寡妇、逃难来的农妇也就在这些屯田村中成了家。

    这些伤残老卒,不仅有房有地,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每一户的户主皆是老卒,被称为标户,

    一个村为一标,大概三百户左右。

    这些年下来,

    随着侯爷四处征战,成批成批的伤残老卒被安置在这些个屯田村内。

    一般情况下,过个一两年,便也能做到自给自足,有时候还能用余粮换些银钱。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日子一旦好过了,大家对于未来也就有了期望,有了期望,心里也就念着侯爷的好,毕竟这好日子也都是侯爷带给他们的。

    没有了生存的压力,这生孩子,便也成了大家主要的娱乐活动,不管男孩女孩,也都养得起。

    这些年,随着张侯爷的崛起,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的百姓也都过上了好日子,再加上密侦司的人和太平商号的商队有意无意的引导,

    早就吸引了不少前来定居的有识之士,士族豪绅也好,百姓也罢。

    只要身家清白,来到冀州,或者青州这样的地方,自然也是能够找到落脚之处的。

    当张侯爷带着一行人前来视察时,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们也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儿,赶来村口迎接。

    他们这些老卒,为侯爷打仗,虽然现在缺胳膊少腿的,但侯爷并没有忘记他们,

    就冲这一点,老卒们心里,已经知足了。

    走访了几个屯田村,看到大家过得也都还不错,张侯爷心里也就放心了。

    翌日,

    侯爷下令,开始清点标户。

    幽州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侯爷现在清点标户,其目的是什么,大家伙心里,也都隐约能够猜到。

    当初沮授就曾说过,

    所谓的立身之地,不是说有多大的地盘,有多少的人丁,有多少的钱粮,而是那种与自家侯爷深度捆绑在一起的军民一体的军事集团。

    武平侯府,就是一个外表看似是诸侯藩镇,实则就是一个掩藏在大汉帝国之下的一个以军事为主的小国。

    用侯爷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以张侯爷为首,以武平侯府为核心的军政府。

    侯府下面有太平商号、内卫府、善学斋、讲武堂、民生堂、兵器工坊;

    说的更直白一点,工商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军事、农业,各种产业,林林总总,皆被侯府所掌控。

    这也就意味着,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和武平侯府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侯府越强大,百姓们才有安全感,侯府越稳定,百姓们的日子也就稳定。

    反过来,httpδ:Ъiqikunēt

    如果有外在势力不想让侯府好,那也就是不想让他们好。

    好不容易,拼着性命才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你若想毁了我的好日子,

    那对不起,

    就算我缺胳膊少腿,那我也得拿着刀跟你干,实在不行,我用牙齿咬,也得咬破你的喉咙。

    一个新兴的且蓬勃的军事集团,对外开拓进取和掠夺,这是自然的规律,

    无论是圈层新贵,还是彻底抱紧侯府这条大腿的士族商贾,亦或者是底层的平民百姓,都能享受这一波红利。

    收复徐州之后,大家伙都将目光看向了北边,大家伙其实都在盼着,也都在想着,有的甚至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

    特别是讲武堂和民生堂的学员们,

    新的战场,意味着新的军功,新的晋升之阶梯;筆趣庫

    新的地盘,意味着官吏的空缺,而他们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这些学员的背后,却是一个个的家庭,一个个的家族。

    战争的动员,其实早在两年前攻伐袁绍时就已经开始了,但那只是前菜罢了,

    现在,要扩张地盘,才是让大部分心动的源泉。

    这些年,

    侯府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下一场仗的路上,这一场一场的仗打下来,不仅让其治下的百姓,过上了其他地方艳羡的安稳日子,

    还让一些人,尝到了战胜过后的甜头。

    权势,地位,金钱,得到的人还想获得更多,那些没有得到的,看到其他人得到了,也会眼红。

    信都,武平侯府内,

    典韦、关羽、雷公、沮授、崔琰、毛玠、陶丘洪、荀悦、孔昱、李巡、皆在前厅候着。

    这几日,大部分人都已经累坏了。

    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亦或者是之前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熟人,开始托关系找上门来,希望将家里的子侄塞进北伐大军中,

    亦或者想进入第一批进入幽州做吏的大名单。

    崔琰看向沮授,低声问道:

    “公与啊,幽州收复后,侯爷可有什么安排么?”

    此言一出,厅堂内的众人也都安静了下来,将目光看向了沮授。

    毕竟,沮授是侯爷的军师,更是侯爷的大舅哥,在北伐一事上,知道的肯定比他们要多。

    沮授自然是明白崔琰话里的意思,开口道:

    “按照以往的经验,以及幽州的战略性,应该会抽调一批干吏进入幽州,而且还会在幽州驻军。”

    言罢,

    厅堂的众人便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http://www.123xyq.com/read/7/7268/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