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悬疑 > 汉末:糟糕,我爹是张角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敕封大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敕封大典

    由于晋国公回来的较为仓促,也并没有随宫里的内侍一起回来,所以朝廷事先也并不知道晋国公会在何时回来。

    也因此,

    敕封大典也都还没有准备。

    毕竟按照章程,晋国公从信都启程的时候,便会有人快马返回洛阳报信,然后朝廷才会提前准备。

    当朝廷得知晋国公会到洛阳后,几乎都傻眼了。

    这受封的仪式,也到底是简略了一些。

    其实朝堂上负责此事的臣子也不想简略,但无奈准备的时间也就这一两日,但为了讨好新晋的国公爷,

    负责此事的大臣不可谓不用心。

    上万洛阳守军在城外列阵,为他们的国公爷抽刀欢呼,这场面,已经足够恢弘大气。

    更何况,

    在外围,在城内,还有很多看热闹的百姓、商贩走卒、城防司的兵马簇拥在一起。

    这样的气氛,

    其实才最能够凝聚大汉百姓的心气儿。

    一个实力强横的,且爱民如子的国公,国之柱石,对于天下来说,这便是底气。

    这样的场面,倒是羡煞了不少下野的朝堂旧臣。

    就是在灵帝时,

    这大汉也从未有现在这样的气象。

    就是站在宫墙上的天子刘协,心里也是酸溜溜的,若让他来选,

    你看他是想要这冷冷清清的皇宫,有名无实的皇位,

    还是想要在城楼上,感受这原汁原味的金戈铁马。

    相较于朝堂上的那些手无缚鸡之力且各怀鬼胎的朝臣,他更想要这些对他绝对忠诚的将士。

    对于刘协而言,他的心里,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从小,几乎都是受制于人。

    特别是董卓,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汉,

    国祚四百余年。

    虽说近几十年里,日渐衰落,但大汉的军人,骨子里还是很纯粹的。

    自当年冠军侯封狼居胥后,

    这大汉的风,

    也就扬起来了。

    而当下,

    张昊手里的数十万大军,马刀、铁蹄、强弩、以及那一面面整齐排列招展着的黑纹交龙旗。

    才是这世上,

    最为强横的傲骨。

    你要说他张昊根不正苗不红,

    可以,

    但你不得不承认,

    细数这天下群豪,又有谁能够与其并肩,与其匹敌。

    当年强如董卓、袁绍、袁术、吕布之流,还不是死在了张昊的手中。

    现如今。

    幽州的公孙瓒和曹操,在北方把动静闹得那般大,准备了那么久,不也得依靠鲜卑人和乌桓人才能堪堪抵挡住张昊军的北伐么。

    尽管如此,

    你问问公孙瓒和曹操,

    他们敢挥师南下么?

    他们能突破北伐三路大军的围堵南下么?

    再说南边,

    孙策周瑜在扬州那般嚣张,刘表和刘备在荆州厉兵秣马,

    你问问他们,

    敢轻易北上么?

    总有些文人墨客,对张昊口诛笔伐,

    说什么德不配位,说什么黄巾出身,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

    说白了,

    他们也就只能用这些来说事儿。

    可这两年,为什么说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听的人,捧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前大家食不果腹,忍饥挨饿的时候,大家还愿意听一听,发泄一下怨念和情绪。

    可慢慢的,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好过了,

    吃饭能吃饱了,住的地方也不漏雨不漏风了,大家的生活有了希望,谁还有那个闲心去听你在那叽叽歪歪的。

    再说了,

    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叽叽歪歪的对象是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国公爷,你再说两句就会引起民愤了。

    就是那些个有识之士的儒生,也都在想办法去民生堂听听课,找人引荐一下去府衙拜会使君,谋个一官半职。

    如今,

    新人新气象,

    无论是信都府衙的崔使君,还是临淄府衙的田使君,亦或者是晋阳府衙的华使君。

    这些人都是一方名士,单从政治清明度上,要清澈许多。

    至少,

    他们都是有着一腔抱负,也真正愿意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儿的。

    按理来说,

    此番敕封大典,应该让国公爷骑着高头大马从城外进来,走主街道,享受百姓们夹道欢迎,然后再由天子在宣政殿外,亲自授印。

    但考虑到了国公爷在军中,不,在整个洛阳城内的声望太高,

    万一情绪激动起来,直接来一手皇袍加身,这刘氏大汉也就在这样极具戏剧化的场合下终结,

    大家的脸上,恐怕都不好看。

    就算是史官,拿到这个事儿,也不知道该如何动笔。所以,

    带着兵马游街的环节,直接取消了。

    就让国公爷在洛阳南城门的城楼上行检阅之礼,国公爷自己本来也觉得没必要整的太高调,所以对这样的安排也就应了下来。

    张昊站在墙垛旁,看着城外的将士,挥手示意。

    一时间,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得亏是各部将校也在里面,可以约束一下秩序,也得亏周仓策马在前,将场子给看住了。

    否则真可能会有哪个愣头青,高呼一声万岁,届时一带十,十带百的,将气氛给顶上去。

    到时候,又会引来不少闲言碎语,让本就没啥颜面的朝廷,天子,更加难堪。

    随着欢呼声的响起,

    城楼上的号手开始吹响了号声。

    “呜呜呜呜呜!!!!”

    紧接着,又是一通鼓声。

    “咚咚咚!!!”

    这支万人守军,可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在听到鼓号声后,

    马上开始整肃起来。

    这时,

    宗正刘艾,托举着公爵印信,快步走来。

    他代表的,是天子。

    可当身材矮小的刘艾行走在黑甲卫的身前时,他就像一只弱小无助的鹌鹑;

    其额头上,也有着肉眼可见的汗珠。

    毕竟,军威如此,常年在朝堂的刘宗正,哪里见过这等世面。

    若不是代表着天子,代表着朝廷颜面,他的腿肚子都差点转筋了。

    好不容易来到晋国公的面前,

    双手举起手里的托盘,

    朗声喊道:

    “大汉丞相,武平侯爷张昊,上前听宣!”

    言罢,

    张昊看着刘艾,没有说话,也没有上前的动作,就这么站在那里。

    刘艾不由一怔,

    但很快,

    他就不受控制的,且鬼使神差的主动上前,

    将托盘举在张昊的面前,

    然后,

    朗声道:

    “请晋国公接印!”

    本来还想按照章程走的刘艾,在这一刻,索性也懒得去走那繁琐的章程了,赶紧交接印信完事儿得了。

    这压力,谁爱受谁受,反正我是不想受了。

    张昊眉头一挑,显然也是没有想到这刘艾竟会如此。

    不过,

    张昊也不是一个拘于礼数之人,双手拿起印信,面朝皇宫的方向,朗声高呼道:

    “谢天子!”

    ……http://www.123xyq.com/read/7/7268/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