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言情欢迎您!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123言情 > 悬疑 > 汉末:糟糕,我爹是张角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和

    划分四大战区,乃近期最大的一件事。

    四大战区一划分,近百位中高级将领得到了敕封,超过两百位中低级军官得到了擢升。

    对此,

    普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晋国公张昊此举是在为挥师南下做准备,届时,将以张辽为首的东部战区十万兵马南下江东,与此同时,以徐晃为首的南部战区五万兵马南下荆州,

    兵分两路对荆州和扬州用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平定荆、扬两州。

    另一种说法则是,

    稳固长江以北,着手对付草原上的威胁,重建西域都护府,大力发展辖内民生经济,巩固晋国公张昊本人的权柄,

    休养生息个年,极有可能与荆州和扬州划江而治。

    不管是哪两种说法,都只是流传于民间亦或者于各方势力之间,晋国公府并未出面证实。

    为此,

    府上的军师谋士们也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

    主战派则以沮授、郭嘉、荀攸、司马懿为代表,力主休养生息三年后,渡江南下,计划在五年之内,平定荆州和扬州,甚至将益州、交州一并收复。

    而主和派则以荀彧为主,联合赵谦、刘艾、边让等前帝党汉臣,力主休养生息,对南方四州以和谈为主。

    荀彧的目的很简单,不太想让晋国公府一家独大,而是以和谈的方式将刘备、刘表、孙权、刘璋、张津拉拢到天子身边,以此来制衡晋国公张昊的势力。

    荀彧此举,不是说对张昊离心离德的背叛,而是在大汉和张昊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因为他的心里很清楚,

    要想平定天下,致使江山稳固,大汉不可以没有张昊这根国之柱石,一旦张昊倒了,这天下无疑会再次纷乱,好不容易将长江以北的九州各郡平定,Ъiqikunět

    若是没了张昊的坐镇,他手底下的那些个骄兵悍将们可不会乖乖的听命于朝廷。

    但是,

    又不能让晋国公张昊没有顾虑的继续做大,否则,迟早会走到篡汉自立的那一天,就算张昊自己不想主动走到那一步,他麾下的将领们呢,恐怕也会推着他往前走的。

    现在或许还是一个晋国公,距离下一步封王,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罢了,

    若真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那一天,这天下也就姓张了。

    荀彧自诩大汉忠良,自然不想看到那一步。

    所以,

    若是能够联合南方各诸侯,对张昊形成制衡之势,就算不能完全的掣肘张昊,但多少会让他有些顾虑,这样一来也能给自己留下多一些的时间来谋划布局。

    这些日子以来,主战派和主和派几乎每日都会来晋国公府拜会张昊,以此来揣测自家公爷的心思。

    对于得胜归来的张昊来说,他的第一步战略规划和目的已经实现了,处于一种赢麻了的状态,

    在听到下面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主张后,几乎就是不以为意。

    对于张昊麾下的那些个“骄兵悍将”来说,他们并不会因为是主战还是主和来烦恼,因为四大战区的事情,他们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httpδ:Ъiqikunēt

    相较于是战是和,他们更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公爷为什么还不封王。

    于他们这些将领而言,此番只敕封了军职,却没有爵位,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也不符合章程。

    按理来说,品级擢升,军职敕封,晋国公张昊是可以向天子提报的,但敕封爵位这件事,按照制度,以张昊如今的地位,是没有资格提报的。

    当然,若是以强势威逼天子,别说提报了,张昊直接可以将玉玺拿过来直接在诏书上戳印。

    但张公爷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在这一方面,又超乎常理的讲究起礼数来了。

    对此,军中的那些个丘八们自然是不太明白其中道道的,但对于像沮授、郭嘉、荀攸、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说,自然是明白自家公爷心思的。

    他们只需要将晋国公和晋王之间的区别,私底下暗示给这些“粗鄙”的武将们,

    余下的,静观其变即可。

    不管这天,是要下雨还是要刮风,

    这日子,

    总得继续过下去;

    横竖都是过,该吃吃该喝喝,一样都不能少不是。

    ……

    入夜,

    一辆朴实无华的车驾来到了宗正刘艾的府邸,门房透过虚掩的大门看到车驾停下后,赶紧迎了上去。

    荀彧走下车驾,整理了一下素色长衫,抬眼四顾,见周围的街道上并无其他人后,便跟着门房走了进去。

    前院内,尚书右丞赵谦,宗正刘艾,议郎边让,尚书郎中杨奇已经候着了。

    见到荀彧进来后,众人赶紧迎了上去,寒暄几句后,便进入前厅入座。

    虽说这府邸是刘艾的府邸,但里面官职最高的却是荀彧和赵谦,所以首座上并没有人去坐,大家也都坐在了左右两侧。

    他们这些主和派,是以荀彧和赵谦牵头,其余三人则是被拉拢过来的,

    作为天子的代表宗正刘艾,深知自己在这里没有话语权,就是个来凑数的,唯一的作用就是视情况汇报给天子刘协,譬如弄个衣带诏之类的小动作。

    在座的众人,对于刘艾来说,可都是大佬,

    大佬谈事,他也就只能提供个场地,然后认真的烹茶,哪怕动作迟缓笨拙了一些,但也没有被人嫌弃。

    因为下人已经屏退,刘艾这个养尊处优的宗正,什么时候自己动手烹过茶,但此时,除了他也就只有他了。

    尚书郎中杨奇,虽说官位没有刘艾这个宗正高,甚至还不及议郎边让,但其手里可是有实权的,掌握着从太平商号交手过来的钱谷之事。

    所以在这里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于宗正刘艾和议郎边让。

    此时的杨奇,就着桌上的茶果子,小口小口的抿着浓郁的茶汤,打量起周围的环境和摆件,似乎对于大家正在讨论的话题并没有多少的兴趣。

    而一旁的议郎边让,则正襟危坐,嘴角带着浅显的笑意,却又显得很庄重。httpδ:Ъiqikunēt

    毕竟在荀彧和赵谦这两位大佬面前,他就是来凑人数的,要论作用,还真没什么用。

    “若是公爷允咱们与南方那几位坐下来谈,那是最好,就怕公爷的心里并无和谈的打算啊。”

    尚书右丞赵谦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他和杨奇都是内卫府的密谍,留在朝中自然是探查各方情报,附和荀彧主和,既符和其政治态度,也方便探查主和派的动向。

    荀彧摇摇头,道:

    “公爷既没答应沮公与他们这些主战派,也没有答应咱们主和派,说明公爷的心里应该另有计较。”

    “哦?”赵谦略微有些诧异的看向荀彧,问道:“那公爷到底是何意啊?”

    ……http://www.123xyq.com/read/7/7268/ )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